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发展中心

2024新时代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12-10 浏览次数:

2024年11月22—25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研究与发展中心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武汉大学承办的“2024新时代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武汉成功举办。教育部数学“101计划”牵头人、北京大学田刚院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以及来自全国近300所高校的700余位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由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李勤教授主持。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院士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与会代表介绍了武汉大学的办学历史和教学创新,回顾了近年来数学学科的发展成就,并对未来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进行了展望。

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刘超在致辞中回顾了高教社创设并于近20年持续举办大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新时代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系列交流会的历程,指出高教社作为教育出版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用情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服务支撑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努力成为全国高校和广大师生的好伙伴、好朋友。刘超介绍了高教社近期围绕教育强国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高校尤其是理工科教育教学方面所做的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参与新时代重大教改项目、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并深入实施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全力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101风格的核心课程教材;积极承担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系列教材出版任务,助力培养满足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二是全面助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形成数字教材创作、审核、发布、应用的完整闭环,专题资源库、在线试题库、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化产品呈集群化发展趋势,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三是全面支持服务高校精品教材建设。坚持对全国高校进行有计划地走访调研,了解高校在课程教材建设、数字教材研发、国家级规划教材申报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存在问题,积极支持协助高校开展相关工作;坚持编研一体,加大统筹建设,承担教育部教材建设重大课题《中国教材建设和管理发展报告(2024)》白皮书的编制任务。此外,高教社还主办有50余种英文科技期刊,并在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的指导下,建设“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信息汇聚平台”,连续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集团)化试点单位。

交流会共邀请了8个大会报告。田刚院士以“数学‘101计划’与人才培养”为题深入介绍了教育部“101计划”的实施背景、工作进展和未来计划,并分享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北大经验”,如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培养独立科研能力、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等。

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以“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协同共进”为题,深刻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科学教育应有的定位、目标、内涵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重点提出了“教师—AI协同课堂”这一新理念、新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时代新形态教材的建设构想。

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教授在题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大学数学教与学的创新”的报告中围绕办学路径应主动适应“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应抓住核心课程群改革,以及教育数字化战略下的学习新范式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师角色、课程教学、学习方式和组织管理应进行的深刻变革。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孙洪祥教授在“关于数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分享了以理念为引领的创新教学,并提出应以方法为驱动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提高效能,指出课程思政应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最后分享了北邮AI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电子科技大学原教务处长黄廷祝教授以“AI时代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形态主动变革的思考与初步实践”为题,介绍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和应用,并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对教学产生的影响,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目的和本质,并介绍了在线性代数课程及数字教材方面的积极探索。

同济大学副校长许学军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数学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包括人工智能时代以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为特点的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所需要具备的数学基础和新时代大学数学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并分享了同济大学在传统课程升级和“AI+”创新融合课程建设的经验。

南方科技大学荆炳义教授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统计学”为题,介绍了统计学简史和人工智能简史,比较了统计学与人工智能的不同点和共同点,并举例说明统计学与机器学习都旨在如何用数据说话。

武汉大学吕锡亮教授的报告题目为“浅谈专业基础课中的科研思维培养——以《数值分析》为例”,介绍了如何培养科研思维和数值分析课程的建设,并以函数近似为例分享教学内容设计,提出了目标引领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中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

交流会共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围绕“数学‘101计划’、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赋能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四新’背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等专题,遴选邀请22场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全面丰富、代表性好,交流研讨充分。

交流会设置了论文书面交流专区,张贴拟收录的110余篇教改论文。与会代表及论文作者现场交流论文内容及心得,营造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本届交流会内容丰富充实、报告引人入胜、研讨富有成效,为广大高校数学教师交流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对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